甘肃省技工学校文化课与技能课平衡
——如何做到升学就业的“双赢”
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,甘肃省技工学校肩负着培养“知识+技能”复合型人才的使命。然而,部分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与技能训练中存在“重技能轻文化”或“备考功利化”倾向,导致升学竞争力不足。实现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平衡,构建升学就业“双赢”路径,需从培养模式、学习方法、资源供给等多维度协同发力。甘肃北方技工学校就招处将带你实现文化课与技能课的有机平衡,构建升学就业的“双赢”策略。
01优化课程体系,构建“双轨并行”培养模式
技工学校需打破“文化+技能”简单叠加的传统课程结构,建立“基础能力+核心技能+升学素养”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。例如,将数学、物理等文化课知识点拆解为“基础模块+专业应用模块”,在机械加工技能课中融入几何测量计算,在电子商务实训中结合市场营销案例分析语文应用文写作。甘肃省部分技工院校已试点“文化课场景化教学”,将敦煌文化、新能源产业等地方特色元素融入课堂,既提升学习兴趣,又强化知识与区域产业的衔接。
02创新学习方法,实现知识与技能的互补
学生层面需转变“技能训练与文化学习对立”的认知,探索“学用结合”的高效学习路径。可采用“目标倒推法”,根据升学考试大纲明确文化课核心考点,结合技能学习进度制定阶段性计划;利用技能训练间隙的碎片化时间记忆英语词汇、背诵语文知识点;在技能操作中主动关联文化课知识,如电工技能训练中用物理欧姆定律分析电路问题,汽车维修实训中通过化学知识理解燃油燃烧原理。此外,组建“文化+技能”学习小组,通过“技能难题文化解析”“文化知识技能验证”等互动形式,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。
03强化资源供给,搭建升学和技能提升支持平台
学校需完善升学服务体系,为学生提供精准化支持。一方面,开设“升学备考实验班”,配备兼具文化课教学与技能指导能力的“双师型”教师,针对甘肃省中职升学考试特点(如“文化素质+职业技能”全省统考模式)开展专项辅导;另一方面,建立“技能证书+升学加分”激励机制,鼓励学生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反哺文化课学习动力。例如,将“汽车维修工中级证书”考核内容与物理力学、机械基础知识点挂钩,学生考证通过率提升30%的同时,文化课平均分提高15分。
04立足区域特色,推动“在地化”融合实践
结合甘肃省产业发展需求,将地方特色产业资源转化为“双赢”教育载体。在河西走廊的新能源技工学校,学生可在光伏技能实训中运用数学函数知识优化电池板安装角度,在撰写技术报告时强化语文应用文写作能力;陇东能源化工技工学校则将化工工艺技能训练与化学方程式计算、安全生产法规学习相结合,使文化课成为技能提升的“助推器”。这种“在地化”融合不仅降低了文化课学习的抽象性,更培养了学生服务地方产业的意识。
文化课是技能提升的“地基”,技能课是知识应用的“战场”。甘肃省技工学校学生实现升学就业“双赢”,需以课程协同为基础、方法创新为路径、资源保障为支撑,在实践中打破“二元对立”思维。唯有让知识与技能同频共振,才能既通过升学考试实现学历提升,又成长为适应新时代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甘肃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撰稿 | 张筱宁(就招处)
初审 | 王振国
终审 | 杨新潮
编辑 | 王淑萍
姓名:
电话:
我想报考的专业:
提交
您所提交的信息将严格保密,请静待老师电话回复。